查看原文
其他

解酒“神药”真能千杯不醉? 记者亲身体验告诉你答案…

2017-03-06 信息时报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大大小小的应酬,常让一些职场中人应接不暇,那些不胜酒力的人,纷纷选择服用解酒药来应对,以免当众“出丑”。解酒药因此也在近年逐渐被人知晓,并很快成为风靡市场的一大人气产品。

  

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市面上的解酒产品价格参差不齐,许多商家为迎合市场需求,还打出了“千杯不醉”、“醒酒保肝”、“提升酒量”等等旗号,希望吸引买家青睐。那么,这些解酒药真的如此神奇,还是言过其实、虚有其表?记者带你揭开其神秘面纱。


  

(网络图片)



记者亲自体验解酒药

  

近年来,解酒产品已成为风靡市场的一大产品。而记者走访市场及搜寻网络电商上产品信息发现,解酒产品品类繁多,有的称为“解酒保健品”,有的称为“解酒饮料”、“解酒糖果”等,形式五花八门,价格从几元乃至几百元不等,令人不知如何选择。

  

为了解这些解酒产品的性能,记者在电商及市场上购买了3款解酒产品,分别为:保中宝解酒片,售价13元包邮;酣乐玉米肽糖片,售价59元;金仕康葛根提取物胶囊,售价130元。

  

记者日前还在某酒类连锁直供门店买了一款解酒饮料。店员表示,只要在门店消费买满额度,售价39元一瓶的解酒产品,现在只需1元。

  

买来这些解酒产品后,记者和一位朋友试着体验了一番。记者和这位朋友的酒量并不算大,在几天时间里,同样在喝了半瓶红酒的情况下,再分别服用保中宝解酒片、酣乐玉米肽糖片、金仕康葛根提取物胶囊等解酒产品,结果,记者并没感觉到有什么解酒作用,与平时喝酒后的感觉没多少区别。解酒产品的解酒效果难以界定,很难体现,几款产品服用后并未发现哪款更佳。

  

而这位朋友则表示,服用这些解酒产品后,感觉舒服了一点,没那么难受。

 

对于解酒药的功效,不少使用过的市民也是褒贬不一。“解酒产品很多时候,可能只是起到心理作用。现在我一直有使用解酒产品,虽然没有明显感受到迅速解酒的效果,但觉得吃了更加安心,能对‘酒精肝’多多防护。”消费者杜先生表示。

  

此外,记者还查阅了消费者在网购解酒产品上的评价。一些消费者称,效果好,会时常光顾。也有一些消费者表示,并没有效果,喝多了照样醉酒。

  

某药店销售人员透露,解酒保健品购买者多以生意人为主,不少人还将其当作礼品送人。“去年年底,来买解酒产品的人比较多一点,最多一天能卖出近百盒。”该人士表示。

  


(网络图片)


真能“千杯不醉”?

  

记者了解到,这些解酒产品不管是食品,还是保健品,都不是药品,因此在产品宣传上,都不能直接宣称有解酒奇效。

  

在购买的产品中,记者发现,保中宝解酒片、酣乐玉米肽糖片都属于“食”字产品,产品盒上并没有产品功能的说明;而金仕康葛根提取物胶囊属于保健品,在其保健功能说明上,也仅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这一项。但这些产品,在店铺的宣传以及销售人员的介绍中,却表示服用后有“千杯不醉”、“养肝护肝”、“提升酒量”等作用。

  

其中,保中宝解酒片的说明书,对产品做了这样的解释:解酒片以葛根、乌梅、桑葚等成分为主要原料。本品配方独特、口感好,可以和各种酒类产品同时食用,且消食开胃、解酒快速、饮酒应酬护身养生必备佳品。

 

该款产品作为食品,为何能有这么多功效?“饮酒是否醉酒,具有较强的个人体质差异性,所以解酒药不存在‘千杯不醉’与‘提升酒量’的作用。”曾喝过某醒酒产品的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认为,解酒产品只有单纯的养胃与增强肝分解作用,减轻醒酒不适感。但长期使用,有可能会导致胃部与肝脏负担过重,不利于身体健康。

  

国家一级营养师王雷军告诉记者,不管是解酒药还是保健品、食品,打出“千杯不醉”、“提升酒量”等广告语,纯属虚假宣传。许多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增加购买量,经常在包装上写有“千杯不醉”,甚至称能逃避酒精检测,但这些都没有真正的依据,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朱丹蓬也指出,该行业大多靠小企业经营,存在涉嫌虚假宣传与夸大宣传、概念炒作问题,缺少实际功效的研发。目前醒酒产品的宣传,基本上都是利用消费者的消费误区进行的销售行为,说得直接点,很多没有经过医疗机构的认证,最多只有保健作用。


(网络图片)

  

消费者褒贬不一 

行业标准在哪?

  

记者从说明书上看到,酣乐玉米肽糖片主要以玉米低聚肽粉、食用葡萄糖、葡萄糖浆、水、蜂蜜等成分制作而成;而保中宝解酒片、金仕康葛根提取物胶囊都以葛根提取物为主要成分,价格却相差过百元。

  

从主要成分上看,目前除了以玉米低聚肽粉、葛根、枸杞等成分为主的解酒产品,也有以蛋白粉、氨基酸、维生素等为主要成分的解酒药。而这些产品有的只是普通食品,有的则是带有国食健字标识蓝色小伞的保健品。

  

对此,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醒酒产品市场容量非常小,而且整个市场极其不规范,品牌很多,但大多都是一些中小企业产品,尚无特别有名气的品牌,也没有制定国标,所以目前来说是属于鱼龙混杂的状态。另外,醒酒产品绝大多数都是“食”字头产品,小部分属于保健品,消费者如果不特别注意蓝色小伞的标识,购买时基本上难以辨别。

  

对于解酒药的作用,目前可谓众说纷纭,而解酒的标准是什么,行业的标准又在哪?广州红会医院营养科谭荣韶表示,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酒产品,也没有解酒产品能对酒精进入身体产生副作用起到预防或阻断作用,有没有感觉解酒也全凭个人感受,很难界定。

  

朱丹蓬也指出,目前该品类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完善的标准。以前海王金樽是最早的解酒产品,但由于后来发展不顺就撤掉了。目前解酒产品市场属于一个非常不规范的市场,科研力度不高,并且没有大的龙头企业做支撑,是难以形成一个产业的。


(网络图片)

 

既然目前流通的解酒药多为食品或保健食品,那么这些宣称“解酒”“护肝”的产品成分到底有何作用?

  

对此,信息时报记者选取部分市场流行的“解酒药”,向医院专家进行采访获悉,从科学角度而言,目前世界上并无“解酒药”这种“药物”存在,原因在于酒精基本上是通过肝脏的酶进行代谢,有些成分只有抑制肝脏炎症或抗氧化作用,而且只能在肝功能正常下长期服用才产生护肝效果,同时不能直接参与酒精分解。同样从中医角度而言,所谓有“解酒”作用的药材,只是有辅助解酒作用,并不能立刻起效,更多只起“心理作用”。


  

低聚肽粉能“解酒”? 

专家:没有证据

  

在目前市面流通的解酒产品中,有一类产品的主要成分是低聚肽粉。这种成分是否如解酒产品标签或广告宣称,有所谓“解酒”“护肝”等功效?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导,我不认为此类食品有所谓‘解酒’‘护肝’的作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黄开红教授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表明,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解酒药品或食品(包括保健食品)是有明确的“护肝”作用,同时更没有所谓“在喝酒后分解酒精”的效果。

  

黄开红解释,酒精代谢主要是通过肝脏中的酶来进行,但在过量饮酒的情况下,酒精会集结在肝脏,转化为脂肪和醛类(例如乙醛),对肝细胞进行破坏并造成肝脏损伤,肝脏被破坏后,急性的有可能会导致肝变性和坏死;而慢性嗜酒则有可能形成酒精性脂肪肝,影响肝细胞正常代谢,可能会造成肝炎、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从上述机理而言,目前没有任何解酒药品和食物,是可以对大量饮酒后在肝脏集结的酒精达到分解的作用,护肝更无从谈起。市面上流通的所谓‘解酒’‘护肝’的食品,是商家的一种虚构宣传,绝对不可信。”黄开红指出。

  

黄开红表示,由于基因、个体、种族和地域等差异,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市民喝酒时,应尽量控制酒量和降低喝酒频率,最好尽量少喝酒,“千万不要迷信所谓号称‘解酒’‘护肝’的产品”。


(网络图片)


 葛根和枳椇子能“解酒”?

 专家:中医典籍确有记载,可作辅助

  

在目前市面流通的“解酒药”中,记者发现有一类是以葛根及枳椇子为主要成分,宣称有“解酒”、“护肝”等作用。作为传统中药材,葛根和枳椇子是否真具备解酒功效?对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温伟伦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据部分中医典籍记载,这两种药材是有解酒作用。

  

温伟伦解释,以葛根为例,根据现代研究发现,葛根主要成分为异黄酮类化合物、淀粉和膳食纤维,主要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降低血糖方面有相应疗效,而解酒则是其中一种保健功能。在中医方面,葛根性偏辛凉,有解饥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等功效。《中华本草》《滇南本草》等文献记载,葛根具有解酒醒脾的功效。而枳椇子是种子的一种,含有皂苷、黄酮和生物碱等成分,有抗脂质过氧化、保肝、解酒毒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在中医方面,枳椇子甘酸性平,《本草纲目》等文献指出有清热利尿和解酒毒的功效。

 

 “其实,‘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著作《脾胃论》中,就有一个名为‘葛花解酒汤’的药方,该方就是针对人喝酒后进行解酒毒的。葛花是其中的主药,后来发现葛根的效果与葛花相近,因此药方中的葛花也逐渐用葛根代替。”温伟伦表示,除葛根和枳椇子外,《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解酒药材多达100多种,普遍分布在矿物药、动物药和植物药中。

  

不过温伟伦也强调,中药材有解酒作用,可以起到醒酒及护肝等作用,但对于醉酒者乃至于应对急性酒精中毒,不提倡单独使用中药处理。一般出现前述情况,首先要用西医进行急救处理,“用中药材来解决危急醉酒状态,不大实在”。


  

 

奶蓟草类解酒药能“解酒”?

专家:并非直接参与酒精分解,更多为“心理作用”

  

在各种“解酒药”品类中,以奶蓟草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成了许多“酒鬼”追逐的产品之一。资料显示,“奶蓟草”为植物水飞蓟的别称,这种植物果实可作中药用药。

  

那么水飞蓟到底有哪些作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黄卫介绍,从药品成分而言,水飞蓟是可以提炼出“水飞蓟素”。这种“水飞蓟素”目前已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用作药物进行生产并用于临床治疗。

  

黄卫表示,这种成分主要作用为抑制炎症,防治炎症反应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可对肝细胞的细胞膜起到稳定作用,同时还具备部分抗氧化功能。从这点来看,实际上是有部分保护肝脏的作用,“但是除了水飞蓟素外,具备类似功能的成分也有很多,例如磷脂类成分也有类似的效果”。

  

“但是从药理学角度来看,‘水飞蓟素’按照医生指导,服用一定剂量后才会对肝脏细胞产生保护效果,从这种意义上看或许是具备‘护肝’功能。而且它的主要作用是针对肝脏细胞,只是对酒精新陈代谢起辅助作用,而非直接参与到酒精分解,更不可能一吃下去就起效果,因此将这种成分说成能‘解酒’,那就是有点夸大宣传了。”黄卫表示,上述功能主要集中在药品层面,像市面上流通的号称有奶蓟草成分的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有无效果很难断定,“有可能吃下去后,更多起到的是心理作用”。

  

黄卫进一步解释,酒精分解主要是肝脏中的酶起作用,假如真正是增加酒精分解,只能是增加酶的数量,但从目前研究进展来看,由于“解酒酶”是一种蛋白质,即使是口服或是静脉注射,都没有明显增加其在人体内的数量,“因此市面上号称有解酒功能的‘药品’、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都是靠不住的”。

  

资料显示,从对肝脏损害而言,酒精摄入过量与药品、水污染一样,是属于化学品伤害范畴。黄卫表示,任何一种化学品摄入过量都会对肝功能产生一定损害,即使是有护肝功能的“水飞蓟素”,最终都是通过肝脏进行分解,“但对于肝功能出现严重受损的人而言,过量摄入‘水飞蓟素’类药品,也会产生肝损伤,所以平时我们也主张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尽量在遵守医嘱的前提下,不要过量服用治疗肝病的药品”。


(网络图片)

  

 打点滴可“醒酒”?

 专家:实为抢救手段

  

人如果喝酒过多,为何会发生醉酒?黄开红解释,酒进入人体经过肠道时,酒精是通过肠黏膜吸收,并通过动脉、静脉到达肝脏,此时肝脏会动员大量的消化酶,对酒精进行分解和消化。但是当酒精量超过肝脏代谢量后,多余的酒精就会进入血液循环并进入脑部,对脑部部分细胞等起到刺激。

 

 “人们俗称的‘小酒怡情’,实际上就是酒精对脑细胞刺激所带来的反应。但大量酒精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细胞后,则有可能会造成醉酒,甚至对脑细胞带来不可逆损伤,后果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酒精成瘾,另一种是脑细胞损伤,造成反应迟缓。另外,常年摄入大量酒精,对胰腺、肠道、肾、神经系统和血管,都有不可逆转的损害。”黄开红表示。

  

据了解,人醉酒后最严重的后果,莫过于要送到医院打点滴“醒酒”,那么这种“点滴”醒酒到底是怎么回事?黄开红解释,这是针对因酒醉引起昏迷的抢救手段,在酒醉昏迷的情况下,醉酒者有可能连自助呼吸都存在一定问题,而且血压和脉搏都会快速下降,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

  

黄开红表示,针对严重醉酒者,输注“点滴”中主要有胰岛素、糖类以及部分静脉利尿药品,首先作用是将血液内大量酒精在肝内转化为糖原进行贮存;其次是通过“点滴”稀释血液中的酒精度,加快其在血液中的代谢;再次是利用利尿药品,将酒精尽快通过尿液排出。

 

 “总之,打‘点滴’实质是尽可能对醉酒者体内的酒精进行分解清除。有时候对部分更严重的醉酒者,医院还会进行‘洗胃’把酒精排出体外,但这一切都是抢救手段。”黄开红强调说。

  

知多D

这些传统“解酒”方式靠谱吗?

  

酒后用蜜糖水“解酒”:在饮酒后,很多市民会喝一些“蜜糖水”进行解酒,这种方式是否有效?黄卫表示,蜜糖水并没有直接参与酒精分解的作用,只能起到加强新陈代谢的作用,包括喝蜜糖水在内摄入含糖类饮料或食物。

  

喝浓茶“解酒”:据部分“民间传言”,人如果喝酒后再喝浓茶,可以有一定“解酒”功效,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对此说法,黄卫予以驳斥,他不建议喝酒后,尤其是在醉酒状态喝浓茶:首先茶叶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其中成分可直接参与酒精分解;其次浓茶中部分成分有可能与酒精作用相同,刺激人中枢神经并产生兴奋;再次是酒后摄入浓茶后,有可能会对胃黏膜直接产生刺激,有可能引发呕吐,“尤其是对酒醉到有点昏迷的人来说,除了呕吐之外,还有可能会出现呕吐物倒吸引发窒息风险”。

  

喝酒前喝酸奶“解酒”:据了解,有部分市民在喝酒前,会喝一盒酸奶来进行“顶酒护胃”,这种方式是否有效?黄卫认为,喝酒前喝酸奶,实际上与“喝酒前吃东西”相类似,但从酸奶机理而言,其对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有限,并没有稀释或分解酒精的效果。

  

日常摄入酒精应多少为宜?

  

黄卫表示,建议肝功能正常的市民,每日摄入的酒精量大约为20~30克。具体量化的话,即在一天只能喝一种酒的前提下,白酒控制在40毫升以内,红酒量则为140~150毫升,啤酒约在300~400毫升。另外,从新陈代谢角度而言,不建议市民空腹喝酒,应该先吃点东西,不让酒精在体内吸收太快,“不吸收太快就意味着肝脏有足够的时间,对摄入酒精进行分解”。


(网络图片)

  

专家观点

解酒市场还在“婴儿”阶段

  

有了酒类这个大市场,才出现了解酒产品。作为酒类市场的延伸产品,解酒产品也备受酒类市场的牵制。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分析道,有数据显示,中国有近5亿酒民,其中经常过量饮酒人数在5000万人左右。假设这5000万人,人均年消费“解酒、醒酒”产品1000元,那么单单这块市场的销售额就可达500个亿。由于中国酒水市场是一个刚性市场,同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中国酒水饮用不适感较强,解酒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只是行业标准不够完善,市场上还未出现一款效果极佳、认知度高,并且规范的解酒产品。但解酒产品一旦形成市场规模,其容量将大大超过保健品市场。

  

蔡学飞还表示,解酒市场当前的容量非常小,并且消费者接受程度差,宣传也十分混乱,品牌集中度极低,产销均属于小众行为。解酒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是基本上可以说是“伪需求”,因为中国白酒消费是即时性的,而且讲求醉酒的氛围,加上解酒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普遍意义上来说,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

  

朱丹蓬分析,到目前为止,国内生产解酒产品的企业近百家,但至今除个别企业有一定实力之外,其余企业的产品均处于“婴幼儿”阶段,市场上部分“解酒”产品效果不明显,而使消费者对解酒产品无信赖感而无重复消费,想做好市场,企业的资金、技术、品牌这三者缺一不可。

  

王雷军则强调,目前市场上的解酒产品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但能安全有效解酒的产品却屈指可数,所以选购此类产品一定要谨慎。解酒能力是因人而异,最好还是“适量饮酒,科学解酒”。如需购买,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要注意鉴别真伪,看清是否标有“卫食证字”“卫食准字”。对于那些没有任何标注的产品,还是不买为好。


来源:信息时报记者 张琼霞  刘芳 贝贝   实习生 龙腾 

          通讯员 朱素颖 胡颖仪 张灿城


编辑:dandan


还想看类似的新闻?

猜你喜欢

(点击图片)






收藏!3月广州最值得去的地方都在这里~~免费、优惠的都给你整理好了!


当心!微信好友问你的这句话,千万别回,他可能已被盗号




日托班每月6000元,比妈妈工资还高!六成人不生二孩,因孩子无人带,有代表提出新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